首页 > 凯发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k8·凯发(国际) - 官方网站|“爱心小院”绽放“夫妻花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15    次浏览

文∕云宵1.办免费学堂城里小伙来支援2003年5月的一天,在河北滦南县周各庄镇村民高淑珍创办的“爱心小院”里,志愿者们正在给孩子们上课,高淑珍的女儿王国光则忙着为大家做午饭。王国光时年23岁,模样漂亮,心地善良,已经在“爱心小院”忙碌了五年。1998年,高淑珍把几个和儿子一样的残疾孩子接到家中,给他们办学堂。当时,由于经济困难,王国光初中毕业后辍学了,原本想外出打工,妈妈却要她留在家里,给孩子们上课。王国光不愿意,妈妈便带她去邻村看望一个患侏儒症的孩子。这孩子叫赵洪刚,12岁,身高仅1米。当时,赵洪刚正一个人坐在院子里,目光散淡,百无聊赖。王国光心里酸酸的,上前问道:“你上过学吗?”“上过两天,同学们都欺负我,就不去了。”赵洪刚委屈地说。“你愿意上学吗?”“当然愿意呀!我要是识字,就能帮爸爸记账,做点小买卖,也能养活自己了。”赵洪刚的话深深打动了王国光,她说:“我来教你,你愿意吗?”赵洪刚拼命地点头,说:“我愿意!”看到这一幕,高淑珍欣慰地笑了,王国光也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。从此,她安心留在家里,成了“爱心小院”第一个志愿者。王国光不懂教学,便去附近学校听课,又利用周末到滦南电大学习教育管理课程。渐渐地,她熟练掌握了教学技能,不遗余力地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。在王国光为“爱心小院”奉献青春和爱心的时候,她生命中的另一半——邯郸小伙王利忠正在华北矿建工程公司上班。一切仿佛命中注定:那天,王利忠休息时,偶然看到《燕赵都市报》上一篇《一位农村母亲爱的升华》的文章,讲的正是高淑珍创办“爱心小院”的故事。看完文章,王利忠深受感染,当即决定要到“爱心小院”当志愿者。2003年5月初,王利忠来到了高淑珍的“爱心小院”,开门的正是王国光。这一来,竟成了“有缘千里来相会”。王利忠走进院子,放下背包,对高淑珍说:“我请了假,要在这里做两个月的志愿者。”看着这个帅气的小伙子,高淑珍想:“他从城里来,又读过大学,不知能否受得了乡下的苦。”然而,仅一周,王利忠就征服了所有人,他性格随和,说话幽默,会弹吉他、会写歌。他教孩子们唱歌、给孩子们上课、讲外面的世界,让孩子们眼界大开。两个月后,王利忠要回邯郸了。离别那天,他向孩子们保证:“等有时间了,我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。”令王利忠失望的是,离别时他没有看到王国光。其实,此时王国光正躲在房间里偷偷流泪呢! 2.两情相悦邻居妙语戳破那层纸2003年9月初,高淑珍的“爱心小院”如期开学,让孩子们惊喜的是,大哥哥王利忠回来了!孩子们争着扑了过去,王利忠憨笑着说:“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,我办了停薪留职,以后的两年,咱们就可以在一起了!”听了这话,孩子们欢呼雀跃,王国光眉眼里全是欢喜。两个月前,王利忠离开的时候,她以为永远见不到他了。没想到,他回来了。两年后,他还会走吗?想到这里,王国光又惆怅起来。原来,王利忠回到邯郸后,人在单位,心却在“爱心小院”那群残疾孩子身上,最让他挂念的,则是国光妹妹。做志愿者那段日子里,聪颖、漂亮的国光妹妹常向他请教,让他教她唱歌,他们一起给孩子们上课,一起到镇上买菜,相处得很开心。那段日子让他回味无穷。王利忠的回归让高淑珍多了个能干的助手,孩子们多了个贴心的大哥哥,心有所系的王国光觉得生活更加美好。在农村,姑娘十八九岁就要嫁人了。当时,王国光是出了名的漂亮姑娘,上门说媒的人踏破门槛,却都被高淑珍挡了回去:“闺女还小,过两年再说吧!”关于女儿的婚姻大事,高淑珍定下了三个条件:第一不能嫌弃她残疾的弟弟;第二不能嫌弃这些残疾孩子;第三必须入赘到家里照顾孩子。三个条件一提出来,吓退了各路媒人。就这样,五年过去了,同龄姐妹有的已当了母亲,王国光依然小姑独处。直到王利忠出现,她才眼前一亮,感觉真命天子到了。一天,王利忠唱了首英文版的《爱你在心口难开》,唱完后,深情地看着王国光。王国光弄清歌词大意后,瞬间羞红了脸。一对年轻人互相爱慕,未来的不确定却让他们不敢表白。一天,邻居李奶奶来“爱心小院”帮忙,看到王利忠和王国光说笑着从外面回来,便对高淑珍说:“要是他俩成了,不就省了你很多心吗?”高淑珍认真地说:“我也喜欢利忠,只是他将来还得回城,咱不能耽搁了人家啊!”听到这段对话,王国光红着脸跑回了屋里,王利忠也借故走开了。晚上,王利忠辗转反侧。他非常喜欢国光妹妹,高姨也挑明了心思,自己还犹豫什么?城市那份生活并不是自己喜欢的,家里有个弟弟可以代他为父母尽孝,还有什么顾虑?第二天,王利忠向高淑珍表明了心意:愿意做“爱心小院”永远的志愿者。欣喜之余,高淑珍又问:“孩子,你可得考虑好,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。”王利忠坚定地说:“高姨,我想好了,请相信我。”3.爱心如潮涌夫妻同心支撑小院2005年五一节,王利忠和王国光喜结连理。志愿者变成了上门女婿,对王利忠来说,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。新婚一个月后,小院遇到了经济危机,39个孩子的吃饭问题只能靠借钱解决。为了解决困境,王利忠把教学事务托付给其他志愿者,自己则到唐山打工。到了唐山,王利忠去搬运公司做了名搬运工。一天,妻子给他打电话,关心地问:“活儿苦不苦?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呀!”王利忠赶紧说:“不苦,别担心。”接着,妻子说:“家里很缺钱,你发工资了吗?”王利忠立即说:“我这就去和老板商量,看能否预支些工资。”放下电话,王利忠找到老板,说出了家里的困难。老板知道实情后,对王利忠多了几分敬重,爽快地预支了1000元。2006年7月的一天,王国光临盆,王利忠立即请假回家。当天中午,王利忠赶到镇卫生院。碰到丈夫的手,王国光的泪水汹涌而出,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!粗糙、长满了老茧,两根手指缠着胶布。丈夫本应过优裕的生活,为了小院里的残疾孩子,却受了这么多苦。妻子产后第三天,王利忠亲了亲出世的儿子,吻了吻妻子,就匆匆赶回了唐山,小院那些孩子还在等他养活呢!一晃10年过去了。为了支付一大家人的开销,王国光主内,王利忠主外,夫妻俩合力撑起“爱心小院”的天,还帮家里建起了崭新的校舍。10年来,上百个孩子在小院免费吃住,接受教育。对别人的孩子,王利忠夫妇很大方,对自己的孩子却难得宠爱。一天,7岁的儿子向爸爸要钱:“同学都喝饮料,我也想买一瓶尝尝。”王利忠说:“开水有营养,还是喝开水吧!”儿子哼哼唧唧不愿意,情急之下,王利忠气得踢了儿子一脚。事后,王利忠和妻子越想越内疚。最让王利忠内疚的,是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心。当年,他入赘高家当上门女婿,父母选择了支持他,并且经常接济他。10年间,他却只回过三次老家。一次聊天,王国光问丈夫:“在这里苦了十年,你后悔吗?”王利忠认真地想了想,坚定地说:“累是累点,但这些年我过得非常充实,实现了人生的价值,而且收获了一份爱情,有了可爱的孩子。”2013年初,央视播出了高淑珍创办“爱心小院”的感人事迹,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和志愿者涌进“爱心小院”,王利忠和妻子信心更加足了。他们相信,在爱的滋润下,残疾孩子的人生也会变得丰满而美好。